3月金融数据全面超预期 后续货币政策宽松概率几何

最新出炉的3月新增贷款、社融等金融数据总量超预期增长,但由于结构并不佳,多家机构预计,考虑当前疫情等因素对稳增长目标达成有阻碍,后续货币政策宽松仍有必要。

中国人民银行4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元,同比多增395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M2同比增长9.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3个百分点。

居民中长期贷款由负转正

尽管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市场预期,但结构不佳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3月居民部门贷款新增7539亿元,同比少增3940亿元,其中,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3848亿元和3735亿元,同比少增1394亿元和2504亿元。

其中,居民短贷连续5个月同比少增,居民中长期贷款由负转正、但连续第4个月同比少增。

对于居民端信贷投放延续偏弱走势的原因,中金公司指出,一方面,疫情反复下包括深圳、上海、吉林、长春等城市实施封锁管控,居民生活受限导致信贷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虽然部分地区地产政策边际有所放松,但对需求端刺激仍不明显,核心可能还是在于居民收入提升不足以及加杠杆的空间相对有限,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仍维持在近几年的低位。

浙商证券指出,受疫情冲击,居民消费和商品房销售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该机构认为随着疫情状况逐步改善,居民端信贷投放有望环比改善。

信托贷款为何好转

3月新增社融4.65万亿,同比多增1.27万亿,大幅超过市场预期,社融存量增速10.6%,在上月小幅回落后再度上行。

除信贷外,表外融资、政府债券同比多增也在3月拉动了社融增长。

对于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走势,广发证券指出,信托贷款好转理解一是监管压力有所缓解,去年面临的“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通道类信托尽量清零、融资类信托压降”三重压力在今年减弱;二是稳增长环境下,基建融资需求提升,信托公司的政信业务回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主要因为开票规模(票据供给)明显提升,可能与疫情阶段性影响了企业的销售回款速度,企业在季末支付结算时更多选择票据结算有关;不过3月情况并不代表趋势,这一部分一季度累计新增仅791亿元,同比少增2454亿元,指向银行表内贷款需求偏弱,有大量票据被贴现至表内。

中泰证券预计,仅靠企业加杠杆带动的信贷增长很难持续,而如果融资需求端出现真正好转,则在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下,社融增速或将延续回升态势。

“二季度仍有降准概率”

尽管3月和一季度金融数据超过市场预期,但市场对降准预期仍然强烈。

中信证券强调,后续货币政策宽松仍有必要。

该机构指出,3月的金融数据呈现出总量超预期,结构仍欠佳的局面,反映出稳增长的政策部署已经展开,“宽信用”开始兑现,但主要由企业短贷、表外融资和政府债支撑,未来信贷投放改善的可持续性仍存在不确定性。考虑到近期局部疫情反复冲击的影响,不少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均有升级,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金融数据难言企稳。

浙商证券指出,当前货币政策仍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维持稳健略宽松的政策基调,近期国内疫情多发,全国聚集性疫情多点频发,是继武汉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局部爆发,疫情加剧了基本面的不确定性,4月6日国常会提出“国内疫情近期多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后续货币政策仍将多措并举稳增长,宽松政策工具空间较大。“扩大新增贷款规模”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政策层对于稳信贷、稳信用的决心,预计货币政策发力重点仍是信贷,信贷是宽信用最有效手段,是推进企业扩大资本开支、防止金融空转的有效途径,二季度仍有降准概率。

不过,市场也有声音认为降息降准概率在下降。

方正证券指出,3月信贷社融再次高增,但结构差,企业短贷、票据融资冲高。政策引导银行加快加大信贷投放的背景下,融资需求疲弱,短贷、票据被动升高,这种情况可能引致三个结果,一是社融高增的持续性没有保证,二是企业利用低息资金套利的风险加大,三是目前信贷社融投放相对较好,降息降准的概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