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世银与学员交流工作。 刘忠俊 摄
(四川统战人说统战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雷世银:充分发挥宗教正能量
中新网成都5月5日电 (韩金雨)“宗教应当自觉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要求,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宗教教义做出与时俱进的新阐释。”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四川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雷世银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天主教应当坚持中国化方向,充分发挥宗教正能量,服务社会。
58岁的雷世银出生在峨眉山脚下的一个普通农家,家里五代人都信奉天主教。1984年,雷世银进入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就读,由此踏上了天主教神职人员的道路。“最开始我只是对这个身份很好奇,当成一份很神秘的职业看待。”雷世银表示,后来他将这份职业当作一份爱国爱教的神圣事业,并将天主教中国化作为毕生目标。
“过去是天主教在中国,而今天要树立的是中国天主教,我们要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文化的交融点。”雷世银表示,天主教中国化方向应该围绕三个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中国化、福音的中国化、福传方式的中国化。
“一个好教友,必然也是一个好公民。”这是雷世银常常对人说的话。多年来,他遵循天主教传入中国以来的发展规律,不断探索天主教中国化的实践道路,并结合本人实践经验,提出了天主教中国化发展应坚持“八个认同”的根本理念,为丰富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理论宝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宗教界别的政协委员,雷世银始终把宗教界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和政策的落实放在心上。他曾就读的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由于建成时间久远,校舍简陋、设施陈旧,学员的生活学习条件艰苦,雷世银深感四川需要一所设施条件过硬、教学资源更好的院校,以更好地培养天主教神职人员接班人。
他提交《关于解决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校舍的建议》被采纳后,全国政协将新建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列入了对四川宗教工作的支持范围。2005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占地近40亩的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新校区在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如今,这里已成为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三省一市培养天主教爱国爱教神职人员的基地和摇篮。
“培养人才,一直是教会建设和发展的百年大计,神职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壮大,事关教区福传事业和我国宗教的未来。”他积极鼓励和倡导创新办学模式,推出了“信仰+学历+圣召”的培养模式,缓解了多年的招生难题。在出任乐山教区主教之后,他成功培养祝圣了本教区5位年轻神父;协商引进3位神父,7位修女,充实壮大了神职队伍。
“我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培养出的第一批修生,见证并参与了四川天主教发展的整个过程。”雷世银表示,从前天主教各级爱国组织缺人、缺钱、缺办公条件,如今的五大教区所在的主教府和堂区建设,各级爱国组织建设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教会也在扶贫救灾、公共服务、团体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他介绍,四川省天主教各级爱国组织长期坚持向贫病、失学等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支援,传递宗教正能量。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天主教开展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工作,雷世银多次带队前往震区运送救灾物质和开展慰问。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发生时,雷世银组织带队第一时间赶赴雅安开展救灾工作。在他的倡议组织下,河北进德公益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积极为芦山地震震区援助救灾物资等。
除了积极引导教区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以外,雷世银还时常与教友前往养老院、医院等地慰问孤寡老人、病人、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慰问品或慰问金。“我们有的堂区和爱国组织还建立了帮扶小组,对困难家庭实行‘一对一’生产生活帮扶,并明确帮扶资金来源——神父出资40%、教会自筹30%、教友募捐30%,有力保障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雷世银介绍说。
“未来,我将做好修己爱人的本职工作,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并继续推进天主教中国化发展。”雷世银表示,他将鼓励教会、四川各地的爱国组织、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