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全
2022年05月07日08:24 | 来源:新华网
5月伊始,上海疫情防控形势稳中向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回想在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来自全国22个省份的3万余名医务人员和重症专家奔“沪”而来,相守偕行。在抗疫各个重要岗位和环节中,他们与沪上医务工作者并肩奋战,与上海这座城市风雨同舟。
日夜兼程 为上海做“体检”
一个多月来,有许多来自上海周边省市的援沪核酸采样人员,或是日夜兼程往返于两点一线,或是坚持驻守,为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排风险、做“体检”。
3月底,江苏省连云港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来自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的吴迪和同事们,正在满怀期待计划着解封后的安排,他们中有的刚照料完一天的病患、有的刚解除隔离。
然而,3月31日晚,随着同事们陆续收到集结出发援沪的命令,吴迪意识到,下一场“战斗”的号角吹响了。当晚23时整,载着江苏援沪常驻医疗队采样一队304名江苏援沪医疗队员的车队准时出发,目的地——上海。
没有动员讲话,没有欢送仪式,也来不及合影留念,但吴迪记得,出发前每个队员的眼神里无一例外透露着坚毅。
据吴迪介绍,这批援沪队员“身经百战”,有多人援助过武汉抗疫,且以“90后”“00后”居多。他们每天往返于苏州驻地与上海之间,日常车程超过3个小时,并且采样工作都是临时安排,随时待命。“每位队员都定了好几个闹钟,通常是凌晨3点一响、5点一响,生怕错过了任何一条消息。”
“走在通往采样点位空旷的马路上,我都会听到自己粗重的喘息声,不一会儿就会被防护面屏前凝结的雾气模糊了视线。”吴迪说,为了提高效率,队员们几乎都是全程站立,遇到坐轮椅不便转身的老人或是长辈带领的孩童,队员们都会走上前蹲下采样,对方一句“大白,谢谢侬”就足以扫清一身的疲惫。
凝心聚力 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
“倾尽全力、共同守‘沪’,沪陕同心、抗疫必胜!”4月15日上午,陕西援沪医疗队1591名医务人员分批乘坐高铁前往上海。出征仪式上,医疗队嘹亮的口号在西安北站久久回荡。
4月15日晚,陕西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绝大多数队员为省内三级医院骨干力量。4月19日,陕西援沪医疗队的220名医护人员正式入驻奉贤区“零号基地”方舱医院二期。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李银太介绍,这支220人的小分队里有大约180名护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女同志。她们要为患者进行基本护理,时刻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
护理团队副护士长黄蕊说,3年前就答应带女儿到上海来游玩,但一直未能实现,“已经和女儿说好了,等上海恢复‘健康’,我们一定会来圆梦,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上海加油!”
5月4日,海南援沪医疗队守“沪”满月,也是他们接管的安亭飞众方舱医院正式休舱的日子。
“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极端负责的精神”,是前线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医疗队领队李文秀每次深入“前线”前都要向队员提及的“关键词”。
抵沪抗疫以来,海南援沪医疗队接管了3家方舱医院,分别成立了3个临时党支部,下设若干个党小组,以“支部+突击队+先锋岗+党员(积极分子)”团组模式,在舱内健康服务点、舱外出转院交通卡点开展防疫科普宣传、核酸查验、人员核查等工作,让党旗飘扬在患者们最需要的地方。
昔日战友 同攻重症“堡垒”
4月17日,湖北省增派第三批援沪医疗队共计130人奔赴上海。该批医疗队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牵头,8家医院重症专家联合组成,兵分两路分别支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院区的呼吸ICU病房。
“这是在2020年武汉抗疫中的精锐力量。”第三批湖北援沪医疗队领队、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副院长祝伟说。
祝伟介绍,同济医院曾在同济光谷和中法两个定点院区创造了重症救治奇迹,挽救了3569名重症患者的生命,并逐步总结出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三大“法宝”。
接管当日,同济医院医务人员还在上海华山医院偶遇了曾在2020年赴武汉同济支援的“战友”们。“医疗队很快融入了华山医院这个大家庭,队员们非常专业,但是很谦虚,大家沟通很畅快。”华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朱柠说。
上海此波疫情患者早期症状往往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但是医疗队员并没有掉以轻心,他们密切监测潜在高危人群,及时给予抗病毒等相关治疗。
白天,医疗队员到病区进行救治;深夜,祝伟还要组织湖北各家医院医疗组、院感组、护理组、后勤组线上开会,进行疑难危重症病例讨论、院感流程梳理等,从刚开始每日一次到隔日一次,湖北援沪医疗队逐步将三大“法宝”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次日早交班,医疗组长卞毅再将意见反馈,与华山医院专家进行进一步沟通和会诊。
“我们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和盘托出,又和上海本地的救治意见不谋而合,这让我们团队更有信心更有力量了。”祝伟说。
虽然辛苦,但这些援沪医疗队员们都坚信: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