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8日09:27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5月25日至27日,第六届湖北杂技菊花奖全省杂技展演在湖北黄冈浠水县举行。连日来,浠水县杂技团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景区,所到之处,群众热烈追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很多县都有杂技团,湖北也不例外。如今,浠水县杂技团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县级杂技团,而且“浠水杂技”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当地的一张靓丽名片。
68年来,浠水杂技团参加过不少赛事,也屡屡斩获大奖,这座县城里的杂技团历经辉煌和落寞,从关停到重组,再到拥有专业杂技厅,承办省级赛事,走出了一条县级杂技团的突围之路。文艺界不少人谈及浠水杂技团的兴衰史时,称之为“浠水杂技现象”。
浠水杂技团68载坚守铸丰碑。郭昊摄
杂技演出步入“最好时代”
今年42岁的周敏,12岁开始学艺,已经有30年“团龄”,现任浠水县杂技团团长。“我们确实步入了新时代,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爱,都把我们当作浠水的一块金字招牌,一个宝贝疙瘩。”周敏感慨地说。
他历数杂技团今天的“幸福生活”,过去工资没保障,训练没场地,住房没着落,现在工资和“五险一金”都列入了县财政预算,光政务购买服务,每年就有150场公益演出保底。县里还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地标建筑浠水杂技馆。即使放眼全国,这也是唯一的县级单体建筑杂技馆。
这次湖北省杂技展演期间,浠水杂技团又成功募集了100多万元捐款,这笔钱将用于成立基金会,以应对演职人员重大疾病等不时之需。
“浠水县正在创建中国杂技之乡,下一步,我们打算创办杂技学校,加挂黄冈市杂技团的牌子,形成市团县养,让浠水杂技走得更远,影响力更大。”周敏信心满满地说。
曾经的辉煌和落寞
浠水县杂技团成立于1954年,它是由当地的一个民间杂耍班子和前来演出的皖北工友马戏团合并而成。
胡浠水是浠水杂技团的老团长,他不止一次向别人解释自己的名字的来由:“我的父亲是安徽人,他原来是皖北马戏团的班主。我是在浠水生的,父亲为了纪念这个地方,所以给我取名字叫胡浠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浠水杂技团的辉煌年代。胡浠水回忆说,高峰期团里有100多人,政府供应的布票、粮票、油票、粮票,标准也比其他单位高。杂技团经常到省内外演出,汉口民众乐园、上海大世界都有他们的身影,据说当时杂技团到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地农村演出时,“卖门票用麻袋装钱。”
改革开放后,各地县级杂技团纷纷被撤销,浠水杂技团同样开始走下坡路:训练用房被征迁,单位自负盈亏,加上市场萎缩,工资都发不出来,1989年被撤销。年轻的演职人员咬咬牙选择了默默离开,不少老人都哭了,哭过之后还是选择了坚守。幸运的是,两年后,浠水县委、县政府宣布重新恢复杂技团。
胡浠水谈起杂技团死而复生背后的故事。“当年,县杂技团和县楚剧团同时被解散后,县里成立了艺术团。杂技团里的一些老人不甘心,四处申诉和求情。最后,县里勉强同意在艺术团里保留一个杂技队,为不愿离开的人留下一块阵地。”两年后,县里开“两会”,期间有晚会,杂技队精心谋划,奉献了一台杂技节目。刚好当时的县委书记是新到任的,看完后拍手叫好,惊诧于本地还有这么一个宝贝。不久后杂技团得以恢复。
浠水杂技团68载坚守铸丰碑。郭昊摄
在“至暗”中坚守希望
杂技团虽然复活了,日子却过得无比艰辛。
“那些年,没有工资保障,没有地方训练,没有住宿的地方,在我们杂技团是常态,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在屋檐下办公,在楼道里训练。”周敏谈及往事,眼圈红红的。
之后,浠水杂技团几次濒临散架。已经退休的夏艳松,是浠水杂技团最困难时期的当家人。他回忆说,“那些年,政府每年也给团里补贴几万块钱,但是杯水车薪,团里完全靠商演惨淡度日。”广东、福州、厦门等地,他们都去做过商演。
改革开放后,浠水杂技团曾经数次成批量招生,一次招二三十人。但常常是,招来的新人刚刚培养成熟,就因为无法忍受没有工资、甚至吃饭无着落的至贫生活,纷纷选择集体辞职。周敏是浠水杂技团2004级学员,他回忆说,最长一次,他有两年没有拿到工资。他们那一批招了33名学员,现在只剩下5人。
幸运的是,即使在至暗时刻,夏艳松、胡浠水、周敏等一批骨干都没有放弃。
胡浠水说,自己能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父亲。“我父亲是这个团的创始人,为了继承父亲的事业,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想到要把这个团撑下来。”
周敏坦言,“有些东西自己也说不清楚,就是热爱杂技,好像有一种情结,真是舍不得、离不开”。
迎来“转机”通往“繁荣”
浠水杂技团的命运终于在2012年出现转机。
2012年12月1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杂协名誉主席夏菊花到浠水杂技团调研。当时,夏菊花一行人站在浠水县城外的九孔桥上,和时任县领导商量建设浠水杂技馆,杂技团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座落于浠水县北城的浠水县杂技馆,形似菠萝,占地83亩,建筑面积8188平方米,2014年1月动工,2018年5月竣工。它不仅可容纳千余观众,还设计有办公室、音控室、灯控室、训练厅等功能用房。
浠水是传统农业大县,财力并不富裕,但是为了传承“浠水杂技”这一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该县县委、县政府也尽可能改善杂技团的待遇。
周敏介绍,修建杂技馆最初的预算是1.06亿元,实际投入已超过1.2亿元。现在,县政府每年购买服务这块一有150场演出,团里有100多万元收入。每年的“人头费”预算有100多万元,以及临时拨款,每年财政拨款达到三四百万元。
随着硬件和软件改善,杂技团开始了良性循环。近几年,该团在传统节目顶球、柔术、高椅、空中体操的基础上,研发了高拐、双人吊子等新产品,还多次在武汉国际杂技节、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等国内外大赛中获奖。
更重要的是,2017年,团里一次性招新30人,这批学员入招进来后就被送到黄冈艺校学习。目前,这批小学员即将毕业归团,他们不仅为杂技团注入新鲜血液,也将成为浠水杂技新一代的传承人。(郭婷婷、习文、方俊、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