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封“两岸家书”里的迁台记忆

10年前,和台湾亲人阔别一甲子的陈慧贞老人,第一次和先生林振华回台湾探亲。台北板桥林家的亲戚们非常热情,很多人一起到机场接机,给两位老人戴上花环,接他们到大饭店下榻。

林振华、陈慧贞夫妇捐赠的“迁台记忆”档案文献共计79件(封)。图为林振华先生。 吕明 摄

10日,92岁的林振华老先生在福州对中新社记者回顾起这段跨海探亲的往事,诸多细节仍记述清晰。他和陈慧贞老人都已至鲐背之年,决定将73封两岸家书捐献给福建省档案馆;此外,还有台湾亲属来大陆探亲等照片数字化副本5件、台北故宫书画院聘任状数字化副本1件。

记者随林振华老先生翻阅这些珍贵的两岸家书,不禁备受感动。73封信函纸张泛黄,不外商议家族要事、通报家人境遇、邀约相见相聚,事事平凡却字字着情。从1986年至2002年,数量多,时间跨度较大,保存完整,早期几封书信还是从香港由朋友代转。

“我是台湾半爿子(女婿)。老婆陈慧贞是台湾人,家住台北板桥林家花园。”林振华这样自我介绍。

陈慧贞老人祖父是台北板桥林家花园的大总管。祖父的祖父从福建安溪迁往台湾,到陈慧贞这一辈已是迁台第六代。3岁时,陈慧贞随父母到厦门,父亲在厦门福山铁工厂任技术员。1949年后就留在了福建。

林振华老先生在政府部门任职。至两位老人退休多年后,才第一次踏访宝岛娘家。46个亲人满满坐了一堂相聚,陈慧贞老人带去安溪名茶铁观音相赠。对台湾这支族人来说,“这是来自祖地大地的产出”,大家如获至宝。

林振华感慨地说:“板桥亲戚说啊,这不仅是家乡的茶叶,这是祖宗宝贝,我们舍不得吃,要把它保存下来。我们很感动。”

林振华告诉记者,他的表姐夫杨思谌,是台湾一家报纸总编辑。他祖籍石狮、家在福州仓山岭后,先后两次回福州探亲,曾写了一篇《重返榕城》赞扬家乡,刊登在《福建日报》上。

在林振华观察中,台湾很多人都是福建迁过去的,闽南话、客家话、福州话基本都会通,他们都尊宗敬祖。“我在台湾到过好几位亲戚家里,都发现他们设有祖宗神位,神祖牌内容都有大陆祖籍地点。”

台湾亲戚多,往来信函也多。林振华和陈慧贞两位老先生决定毫无保留地将73封两岸家书捐赠出来。他说:“这些信件,每个字都在说‘两岸一家亲’,我们希望两岸和平统一。”

大量散落民间的两岸家书、契约文书、老照片等涉台文献资料,是承载两岸同胞共同记忆的重要载体。福建省档案局局长、省档案馆馆长卓兆水告诉中新社记者,福建正积极联系台湾岛内“雾峰林家”后代以及台湾爱国爱乡知名人士后代,征集岛内“迁台记忆”档案文献。

“开展‘迁台记忆’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已列入“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福建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前福建正拟立法保护抢救“迁台记忆”档案文献。

“每封‘两岸家书’后面,都诉说着一段感人的两岸故事。”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江尔雄说,“保护‘两岸家书’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