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新区
民营工业园一角
桂桥村油牡丹
十月社区
晋代“书圣”王羲之在此临池学书,唐代“茶圣”陆羽在此汲泉品茗。一代文豪苏东坡曾留下“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千古名篇。
清泉镇位于浠水城区,是浠水经济文化发展的主阵地和县委“一心三区”发展布局的中心区,坚持紧跟党走,党旗领航,党群合力,在灿烂历史里摸准时代脉搏,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到历史契机,在连续14年获“黄冈市乡镇综合实力考核20强”殊荣里阔步前行。
紧跟党走 凝聚攻坚合力
从“湖北第一社”,再到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清泉镇十月社区永恒不变的是:紧跟党走,勇立潮头。
该镇党委书记王爱国说:“如何让‘十月’党旗更红,让‘红色头雁’更强,是清泉镇重点研究的课题”。
全镇142个支部,向十月社区学习看齐。
学习“十月”,争当红旗支部;学习“十月”,争当文明村社;学习“十月”,护村爱民、兴村为民、强村富民;学习“十月”,知难而进,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浠水县委确立“一心三区”发展布局,清泉镇作为县委、县政府驻地,找准“一心”定位,服务大局,克难攻坚。
将“两学一做”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在服务“一心”现场,镇村(社)两级齐心克难攻坚,全镇党员干部讲党性、顾大局,始终战斗在一线,不遗余力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北城新区建设主要卡口堵点基本打通,服务北城新区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月湖公园千亩水面澄澈如镜,秀色怡人,楚韵新城款款而来。
涉及1500多户“一河两岸”棚户区改造征迁已如期交成。“一河两岸”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提挡加速,十里画廊尽收眼底。
城北大市场整治征迁全面完成。承载浠水一代人时光记忆的城北大市场被拆除,一座功能完备的城市综合体将拔地而起。
交投碧桂园翡翠公馆、望城路改造、余堰街综合整治征迁也全面完成。黄黄高铁、浠水南站建设快速推进。润达国际、中铁十六局绿色建材园等项目已正式签约落地,楚城文旅康养、小野生物组培、锦润生态农业等项目顺利实施。城镇面貌实现新改变,“一心”品质显著提升。
破解停车难、买菜难、如厕难、办证难、行路难、休闲难等“六难”问题,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提档、提质、提效”,城市的“面子”越来越靓丽,“里子”工程也筑得越来越牢。
紧跟党走锤炼出“党委冲锋、党员带头”铁一般的信念,“越是艰险越向前”铁一般的战斗力,形成全镇上下克难攻坚的强大合力。
为应对疫情,该镇党委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82个,带领全镇群众依令而行、闻令而动,坚决做到服从指挥、令行禁止。
面对无情洪灾,迅速动员党员干部,组织群众,抽调民兵队伍24小时不间断坚守,与群众一道抗灾抢险、防灾救灾,始终做到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党旗领航 澎湃发展动能
坐落在清泉镇金宝山村的一处山野实验室,外观普通,面积600平方米,年产值却过千万元。
这是黄冈规模最大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可将一个优良品种的种苗克隆出一支上亿规模的“种苗军团”。
36岁的陈小野是浠水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东林科院下属基地从事组培育苗,他发现购买种苗的客户不少来自黄冈,渐渐有了回乡服务的念头。恰在此时,浠水实施能人返乡创业计划,清泉镇党委联系上他。
上游环节的实验室需要投入800万元,该镇政府引荐有实力的老板入股,弥补资金不足;下游环节的温室大棚需要用地10亩,村委会帮忙代建后再转租给企业。
用红心换回真心,用热情呼唤真情。以乡土亲情为纽带,推介城郊优势、农村资源优势和潜力,被清泉镇党委“喊回家”的能人达56人,续建新建产业基地79个。
在江浙打拼多年,企业家唐来根是清泉镇翟铺村人。一次回乡过春节,被村里落后面貌深深刺痛。他毅然回村创业,流转土地,潜心打造“花涧谷”田园综合体。
创办中途,稻田餐厅因为土地手续问题被迫关停。不等唐来根登门,清泉镇政府主动帮忙跑手续,直到尘埃落定。“政府贴心服务,让我对未来花涧谷充满信心。”唐来根说。
筑好巢,才能引来“凤凰”。
清泉镇一方面优化创业环境,从用地、融资、项目、品牌给予支持,在“简、快、便、优”上下功夫留人心;另一方面在配套环境上补短板,整合乡镇水利、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资金,让回乡能人与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唤醒农村土地、劳力等要素,把农村资源变为创富资本”,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峰说。
按照“弘扬庞安时中医药文化,发展城郊型大健康产业”的思路,清泉镇大力发展中药材、白茶、水果、蔬菜、水产、旅游休闲等六大特色产业1.2万亩,依托现有食品、药品、饲料产业基础,精心规划庞安时大健康产业园,促进大健康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党群合力 托举民生幸福
在精准脱贫这场没有硝烟的决战中,让剩余9名贫困户如期出列,“一个都不能少”,是清泉镇党委的初心,更是使命担当。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成为关键;引得回、能落地、有收益则是最基本的原则。
曾经的桂桥村荒山遍布,村委一班子人挺身而出,决定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发展水果、药材特色农业种植,发动全村干群筹资筹劳、出钱出力,扩宽硬化通村通组公路,基地对接贫困户73户236人。昔日落后的贫困村摇身变成生态旅游村,满山遍野的花卉,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游客。
把群众认不认可当做重要依据,依托“市场主体+村集体+贫困户”,全力打造深度贫困村闫河发展模式。十月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近1500万元,90%以上村社年集体经济收入过6万元,每一个村党支部都淬炼成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瞄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产业。去年全镇各类产业扶贫基地79个,扶贫车间10个,带动贫困户1260户。
工业项目海大二期、绿晶粮油已投产,泓健药业、楚禾中药饮片、张家坪瓜蒌加工项目已开工。新铺香厂、官湖马畈蕲艾、闫河藤编、翟铺甘蔗、龙井花椒、小仙庙瓜果蔬菜、桂桥牡丹猕猴桃、夏凉玫瑰、望花吴茱萸、关山野菊花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脱贫攻坚成效凸显。
“小康不进村,我就不离村”,一头是扶贫干部的辛苦,一头是人民群众的幸福。
清泉镇结合村“两委”换届,调整基层党组织书记29名、副职干部152人,派聘农村书记14名,选聘年轻后备干部(网格员)153名,扶贫队伍进一步增强,落实干部驻点包村与精准扶贫工作实绩挂钩,实行同督办、同考核。坚持下沉扶贫一线,考察扶贫脱贫攻坚履职能力,加强日常监管,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发扶贫干部队伍活力。
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全镇党群同舟共济、合力攻坚,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