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吸引回头客摆脱景区一次性消费困局

6两蓝莓当1斤卖,停车场不执行政府指导价乱收停车费……今年“五一”期间,一些景区的消费乱象引发关注。日前,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个别摊贩、商家的不诚信行为可能会影响整个景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形象,各地应对此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2024年5月10日工人日报)

长期以来,景区的消费标准与体验感不成正比,一直受到游客诟病。尽管近年来旅游市场供给不断优化,但各旅游景点、景区提供的周边产品、配套服务仍存在名不副实、价格偏高的问题。一些商家抓住游客“既然来了总得体验一下”“出门在外,贵就贵点吧”的心理,将更多精力用在运营创收而非提高商品和服务品质上。由此造成许多旅游产品和服务变成“一次性消费”,不少消费者表示“试过一次就不会再消费了”。

景区消费是景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评价内容,如果景区因为重游率较低等客观因素降低经营标准,那么势必影响所在景区的整体旅游体验感,最终损害的必定是景区的利益。目前,大部分旅游景点的重游率不高,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景区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一次性消费”盛行,但其根本原因还是运营管理能力不强。

或许,游客第一次进入景区往往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但当体验过一次之后就不再感到好奇和新鲜了,也就不会有二次体验、重复消费的想法。游客愿意尝试新奇、主动降低期待,一些旅游产品或服务看似“火热”,却难以吸引回头客。不少景区运营者也是用“一锤子买卖”思维来对待外地游客,这对旅游景区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是杀鸡取卵,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事实上,“没有必要二次消费”,景区“一次性消费”现象正在成为制约旅游消费增长、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走出“一锤子买卖”的怪圈,就必须从改善供给入手,这需要景区和商家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在服务方面从数量到质量都要到位。只有服务让游客越满意,景区口碑才会越好,如果景区门票和景区内服务性价比较高,游客意犹未尽就会再次来消费。

无论是景区运营者还是商家都应该摒弃“一次性消费”的侥幸心理,提高商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在赚取好收益的同时赢得好口碑,才是生存的长久之道。去除景区“一次性消费”之患,提高旅游质量,还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及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从完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入手,加快完善旅游市场法制环境,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旅游权益,让旅游者放心消费;另一方面,要摆脱旅游恶性竞争模式,加强景区信息透明度,改变外地旅游者与本地旅游经营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让旅游景区从“一次性消费”的恶名中解放出来。 (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