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高考录取通知书的话题广受热议,并引出其“面子”与“里子”的争论。
看录取通知书的“面子”——有高校主打“科技范”,所用纸张为高性能间位芳纶纸,若用紫光灯照射录取通知书背面,它将华丽变身为“知识殿堂”“未来之门”;有高校所用材料为航天飞行器关键部件使用的高性能钛合金,寓意学子开启“宇宙之门”;有高校注重“历史感”,表面用烫金线描摹出高校不同历史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厚重与隆重融为一体……“豪奢”的录取通知书如一面镜子,照出高校的别出心裁。
再看录取通知书的“里子”——有高校误把“录”字打成了“寻”字,紧急发布更正声明并致歉;此前,有高校误把“报到”写成了“报道”,引来舆论场一众批评;更有高校“不识日月”,误把报到时间的“9月6日”写成了“9月6月”……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录取通知书的核心部分是诸如学生姓名、报到地点、报到时间等关键信息,若这些内容出现重大错误,损害的是高校的尊严与体面。
录取通知书,重“面子”更要重“里子”。客观讲,高校自我包装、主动营销是好事,这有利于高校与学生之间快速地加深联系、建立感情。比如,有高校发出的录取通知书中包含来自10896米深海的珍贵水滴,而采集工具则是该校科研团队自主研制的“悟空号”全海深无人潜水器。由此不难想象高校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要看到,并非所有高校都有硬核实力研制出“国之重器”,拿得出具有“含金量”的录取通知书。因此,相较“卷”五花八门的“面子”,高校更应该做精做细录取通知书的“里子”,切忌再次犯诸如印错字这类低级错误。
更进一步,高校的赛道在于学术。相较“卷”一纸录取通知书,之后四年的教育质量,才是决定学生对高校评价的关键。大学之间比“神仙打架”,或许比大学卷“入场券”的“颜值”更有意义。比如,此前有高校被曝发放1.6米长的精美高考卷轴录取通知书,就被不少网友指责为“缺乏环保意识,是一种过度浪费资源的行为”。录取通知书的“面子”固然重要,但更大的“里子”——高校精研学术、精进教学,可能是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更看重的“内核”。
一纸录取通知书,豪奢也罢、简易也罢,都见证了学子们寒窗苦读的奋斗。愿高校在做足做强“里子”的基础上,用一份特别的心意、新颖的形式给学生们留下“倍有面”的回忆。(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