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姝玮
“一年春景莫错过,最是花开好时节”,又到了每年召开两会的时节,过去的一年里人民法院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现在要接受人民的全面检阅。这其中,人民法院在国际司法合作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值得关注。
——立足国际视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
2021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司法交流只能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最高人民法院依然开拓视野,创新工作形式,举办了多场高层级、多边国际司法盛会,有力地传播了中国法治故事。
2021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云南共同主办了“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通过的《昆明宣言》,开启了世界环境司法交流的新篇章。人民法院关于“绿孔雀”案的判决,也获得了来自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和众多与会国家法院的共同关注和一致赞许。
2021年10月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院深化交流、增进友谊、共谋合作提升到了新的水平。会议聚焦的国际法、海洋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学互鉴搭建了平台,凝聚了共识。
——提升中国司法国际公信力影响力,提高中国法治国际传播效能。
立足法院工作,从审判实践、司法改革及司法案例中深度挖掘、总结升华,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法治故事诠释中国司法制度、树立中国司法形象、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司法智慧和方案。在知识产权保护、多元化解纠纷、国际民商事审判领域、法院信息化建设等国际司法热点议题上,人民法院通过各类国际会议积极发声,有力地宣介了人民法院工作改革成果,大力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的认可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库分别吸纳了中国知识产权和环境资源的典型案例。中国法院组织的法官研修班,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法官的积极参与,成为各国法官互学互鉴的平台。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组织机构、职务名称、工作场所英译文的通知》,立足新发展阶段实际,规范相关术语翻译,夯实法治国际传播基础。
——稳步推进国际司法协助,法院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务实有效。
人民法院积极开展国际司法协助,不断深化司法领域国际合作,审查办理国际司法协助案件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持续推进国际司法协助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注重加强国际司法协助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地方各级法院运用国际司法协助渠道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国际司法协助渠道在涉外审判中的作用。
人民法院将在国际司法合作交流领域积极作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应对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贡献更多司法实践。